“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
文章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2024-12-09
浏览:773次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如何传播?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三、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一)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二)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三)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四)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四、吸毒是怎么感染艾滋病的呢?
(一)共用注射器吸毒,导致血液传播

吸毒者会使用注射器将毒品注射到体内,而一个注射器常常反复使用或多人共用。这样一来,只要其中一个人是艾滋病感染者,病毒就可能通过注射器传染给其他吸毒人员。

(二)吸毒影响人的认知,导致性行为混乱

毒品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影响吸毒者的认知、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毒品的作用下,吸毒者会极度兴奋,产生强烈的幻觉和欲望,从而引发混乱的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从而增加通过性途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三)吸毒引发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艾滋病

毒品进入人体后,会干扰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功能减弱,使得吸毒者在接触艾滋病病毒时,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侵袭,增大感染的可能性。


五、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关于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1179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关于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严厉打击传播艾滋病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传播艾滋病病毒或构成以罪名:

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或者患有艾滋病而卖淫、嫖娼或者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或者患有艾滋病而卖淫、嫖娼,未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依照刑法第360条的规定,以传播性病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采用危险方法,意图使不特定多数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114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1105条的规定定罪处罚。